閥門展表示,廢水處理回收利用技術降解了噴水織機生產過程中廢水的生化性,微生物處理技術有效處理廢水池中的有機物,依托智能化管控技術可實時監測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情況……近年來,我國工業用水效率不斷提升,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成效顯著。
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瓶頸的根本要求,更是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必由之路?!豆I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廢水循環再利用
工業節水取得有效進展
中國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4。據《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用水總量為5998.2億m3。其中,工業用水量為968.4億m3。工業用水是全社會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減少工業生產用水量,提高水重復利用率,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手段。
“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是解決我國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的迫切需要,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惫I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志軍在近日召開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現場交流會上說。
加快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是提升工業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力舉措。我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取得積極進展,工業用水效率明顯提升。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別下降35%和近40%的基礎上,2021年、2022年進一步下降,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相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
業內專家表示,對工業廢水進行分類處理,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質,并使工業廢水在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進行循環再利用,對于減少進入生態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降低企業生產用水成本,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先進裝備補齊短板
技術創新助力降本增效
《實施方案》強調,穩步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升級改造,到2025年,推廣100項先進適用的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工業廢水排放的污染物往往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推動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創新不僅可以降低企業廢水處理回用成本,還可以對廢料進行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工業廢水的循環利用率提升的主要驅動力是各類典型行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先進技術與裝備的攻關,使廢水經過處理后能對標達標,真正為企業生產所用。”業內專家說。
在用水過程循環方面,不少企業采用冷卻水高效循環利用、生產過程分質用水梯級利用、高鹽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等技術裝備,降低生產過程水耗,提高水重復利用率。
在浙江嘉興,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建設了中水回用設施,采用RO膜反滲透廢水回用技術,經處理后的純水能夠回用至生產,同時將濃水通過回用管道至基地水站,作為循環冷卻水補水使用。2022年,其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6%以上。
丁志軍表示,通過水資源使用環節的串聯利用、配置過程的分質利用、排放末端的減排利用,推動企業用水實現一水多用、梯級利用,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保障水生態安全。
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園區圍繞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全過程堵點、難點,加強協同攻關,創新低成本、高性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裝備技術工藝,打造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工程與服務等協同發力的示范樣板。
創新模式激發活力
試點示范帶動產業發展
近年來,各地聚焦工業節水增效,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持續深化節水型企業園區創建,推廣先進節水工藝和技術,并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賦能工業節水工作,通過試點企業、園區創建形成了廢水循環利用的先進模式。
在區域產城融合方面,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園區探索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完善再生水管網,將處理達標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產過程,減少新水取用量,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模式。河北的一家鋼鐵企業將周邊城鎮污水處理后用于工業生產,解決周邊地區污水處理問題,同時補充了生產水源,2023年上半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了236131立方米。
在智慧用水管控方面,不少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智慧管理平臺,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廣東湛江的一家試點企業采用集中管控、大數據分析、Agent優化控制、圖像識別術等技術,推動生產操作一體化、設備維檢一體化、調度管理一體化,實現“生產監控一幅圖、全廠水量一張表”。
閥門展表示,用水過程循環、區域產城融合、智慧用水管控、廢水循環利用補短板……針對企業、園區用水的不同環節、不同工序、不同用途量身打造先進模式,讓廢水“應用盡用、能用盡用”,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同時極大程度地促進了企業提質增效。
“要以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目標,以試點示范為引領,以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加快推廣先進模式,發展節水服務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扎實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各項工作。”丁志軍說。(實習生尉馨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章來源:ne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