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節能降碳改造要與綠色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注重產業發展對傳統技術產品的升級替代以及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注重節能降碳措施的可實施性,以及節能效果、推廣價值。鼓勵結合項目實際,實施多項節能降碳措施,但應注意相關措施的成熟可靠性,避免片面追求節能減碳,大量采用不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影響項目‘安穩滿長優’運行。”
7月11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工信部節能司聯合召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調度會”。據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龔楨梽通報,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0個省(區、市)初步完成本地區重點領域企業能效摸底調查,并形成初步了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要求各地抓緊完成能效清單目錄和改造方案,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工作節點、預期目標等。
推進鋼鐵、煉油、石化化工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事關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低碳轉型,亦是節能降碳工作的重點與難點。對此,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已于去年10月發布《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從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等方面展開部署。半年多時間已過,《若干意見》的實施進展如何?遇到哪些挑戰?又該如何突破?
不能僅滿足于達到能效基準值要求
“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這是《若干意見》提出的階段性目標。
龔楨梽介紹,《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等政策性文件先后出臺,提出了25個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并分別制定了改造升級參考指南。“可以說,我們從總體要求、衡量標準、操作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丁志軍表示,今年6月,《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發布,持續夯實政策“組合拳”。“聚焦重點用能行業和用能領域,實現工業節能從局部單體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對此,我們要深入挖掘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節能潛力,有序推進技術工藝升級,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持續開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引導數據中心擴大綠色能源利用比例,提高數字基礎設施能效和綠色發展水平。”
“決不能有觀望和等待的思想,對于不能在限期內達到能效基準值以上的項目,堅決淘汰退出。同時,也不能滿足于僅達到能效基準值的基本要求,要引導企業努力向標桿水平看齊。”龔楨梽強調,各地在制定改造升級方案時,需兼顧國家總體要求與當地企業實際。“既要做好項目用地、環保、水資源等要素保障,重點保障高質量升級項目的資金需求,也要嚴格執行產業政策,確保項目合法合規。”
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一企一策
有了清晰的政策指引,行動更加有序迅速。記者了解到,部分地區、企業已取得積極進展。
“我們在國家文件的基礎上調高了目標,自我加壓。到2023年,重點領域能效基準水平產能力爭達到100%;2025年,能效標桿水平產能力爭達到50%。”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胡奎表示,經實地摸底,該省確定了重點行業企業78家、數據中心202家,重點行業在建項目14個,嚴格遵守“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起重點領域企業裝置(生產線)能效清單目錄。“根據結果,向每家企業反饋‘能效診斷書’,分類指導企業,特別是未達標者提前謀劃技術改造項目。截至6月底,技改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4.45億元,新增能效標桿裝置(生產線)6條。”
中石化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副總經理陳廣衛告訴記者,“油田企業正從油藏到井筒再到地面,全流程、全過程、全方位控總量、降損耗、提能效,在油氣產量持續提升的同時,能耗總量和強度持續下降。在煉化企業,開展加工總流程和裝置能量利用環節、能量回收環節及能量轉換環節用能優化。企業通過自身縱向對標、與能效‘領跑者’間橫向對標,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完善措施。”
清潔能源的注入為節能降碳帶來更多動力。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廖增太舉例,各園區根據所在地的能源稟賦特點,積極開拓清潔能源渠道。“今年,萬華眉山基地水電使用比例將達86%,福建基地核電等清潔能源使用占比達29%,同時參股海上光伏、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及分散式風電等項目。項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約850萬噸。”
把握節奏和力度,兼顧企業競爭力
經過前期實踐,各方對節能降碳的認識更加深刻。“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是一個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動態性特征的過程,始終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當前已經到了攻堅階段。”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冶金建材業務部主任李勝輝稱。
李勝輝提出,受技術、資金實力所限,中小企業的能源利用率、環境污染治理能力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因此成為節能降碳工作的短板。比如在鋼鐵行業,目前不同企業的噸鋼綜合能耗從500千克標準煤到600千克標準煤不等。多數中小型鋼鐵企業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體系,燒結工序單位能耗水平比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高出20%,對此均可進一步挖潛。
以石化化工行業為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李君發表示,基于行業門類復雜、生產企業多、產品數量多、結構性過剩和高端產品短缺共存等現狀,不同細分領域碳排放量多寡懸殊。如何把握好節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同時保持和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以及行業穩定增長、平穩轉型升級,是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李君發建議,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對標產品能效水平,找出不同企業的節能減碳方向和重點,進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企業節能降碳改造要與綠色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注重產業發展對傳統技術產品的升級替代以及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注重節能降碳措施的可實施性,以及節能效果、推廣價值。鼓勵結合項目實際,實施多項節能降碳措施,但應注意相關措施的成熟可靠性,避免片面追求節能減碳,大量采用不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影響項目‘安穩滿長優’運行。鼓勵企業使用綠色電力和電氣化改造,探索綠氫與化工的融合減碳示范,與電力、輕工、建材、化纖等相關企業融合發展,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實現協同減碳。”
據悉,國家發改委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從抓緊完成能效清單目錄和技術改造實施方案、加大對各地方總體實施方案的復核指導、加快對龍頭企業的重點培育和示范引領、加大對重點項目的金融政策支持、加快完善標準修訂和計量體系、強化政策協同并加強督促落實等六方面發力,確保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來源:中國能源報